美國對全球多國發起的關稅戰仍在持續,對許多中國外貿企業而言,形勢變化很快,一方面是積極應對短期沖擊,另一方面對長期前景保持較為樂觀的態度。
維特光學是一家位于上海的光學瞄準行業外貿企業,根據2024年及以往的業績數據,該公司海外出口業務貢獻了超過97%的營業收入,外向型特征明顯。歐洲、北美、日本和南美是維特光學的核心市場,美國市場占維特光學約20%~25%的出口額。
4月22日,維特光學創始人沈旭生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采訪時說,關稅戰的確對該公司造成一定影響,貨物運輸成本現已飆升50%以上,他們暫緩了發往美國的貨物。與此同時,歐洲和亞洲市場的業績貢獻不斷增長,企業正努力擁抱更多元的全球市場。
“美國關稅政策對我們的影響其實比較有限,但它的確是加大了我們前往東盟發展的決心。未來是先注冊公司,還是做技術授權,或是建廠還要進一步考量,我們需要了解當地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琥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鄧小紅說。琥崧是一家鋰電裝備領域的科技企業。
多位外貿從業者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不同類型的外貿企業大都面臨一定的壓力,包括倉儲成本上升,訂單量、利潤率下滑,“不確定性”也是一個重大挑戰。對外貿公司而言,無論“外貿轉內銷”還是開拓海外市場,可根據自身具體條件進行嘗試。
從長遠看,受訪者均認為,由于中國擁有完善的制造業生態,技術與工藝積累深厚,還有成熟的勞動力與管理能力以及基礎設施優勢,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鏈中難以被取代。即使在關稅提高的背景下,歐美市場的進口商往往仍會首選中國供應商。
客戶的“觀望”
維特光學是一家專注于高精度光學瞄準鏡研發和運營的中國品牌,成立至今近18年,其產品包括民用光學瞄準鏡、紅點瞄準鏡、望遠鏡、測距儀以及其他的戶外光學儀器,遠銷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狩獵、體育競技和戰術裝備領域積累了很好的口碑。
“說實話,關稅戰對我們公司的確產生了一定影響。”企業創始人沈旭生直言,4月以來一些經銷商因為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通知他們要暫緩下單,維特光學第一時間暫停了發往美國海外倉的部分貨物運輸,這也導致其國內庫存產生了一定的積壓。
從企業實際的營收和成本考量,沈旭生說,美國市場占該公司營收的20%~25%,因此近期面臨利潤率下滑的壓力。但同時,該公司歐洲和亞洲市場沒有受影響,這兩年歐洲和亞洲市場業績反而持續攀升,他們也借機在全球開辟新的細分市場。
美國離譜的關稅之下,一些美國進口商選擇“保持觀望”。“我和美國的客戶討論過,目前談下來,客戶短期內還是持觀望態度的較多,樣品單正常下,具體的訂單要再觀望一段時間。”沈旭生說。
這種情況并非孤例。
35歲的吳彪從事外貿工作十余年,目前供職于上海虹橋商務區一家外貿公司,該公司2017年創業板上市,主營車載智能終端、工業路由器、智能寬帶等物聯網終端產品,主要市場為北美、歐洲和南美,國內市場占比不足10%。
吳彪告訴記者,該公司的產品屬于美國關稅政策豁免的消費電子產品。但即便如此,美國在豁免征收這一輪125%的“對等關稅”的同時,對網通產品還是要征收此前規定的27.5%的基礎關稅。在他看來,目前美國的關稅政策導致外貿公司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則導致了客戶的觀望態度。
“一個訂單,完全不做是一回事,更大的困惑是不確定性。”吳彪說,以網通產品為例,從客戶下訂單到企業生產再到發貨,大約需要兩個月。發貨后走海運,抵達美國還需要一個月。也就是說,外貿進出口有較長時間周期,但目前關稅政策變動很快,如果不是很急的訂單,一些美國客戶就選擇先觀望,否則下訂單時一切看似都好,當工廠生產或海運的路上關稅突然發生變化,那對企業的損傷更甚。
“很難被替代”
美國對華加征關稅攀升的背景下,出海建廠是一個有效解法。但每家企業具體情況不同,要不要出海建廠,成本收益如何,是需要考慮清楚的問題。
“兩三年前,我們考慮過是否要在海外布局工廠,根據實際調研的情況,我們遲遲沒有行動,因為我們注意到在全球化的供應鏈之下,中國的產業生態最完整,效率最高。”沈旭生說,瞄準鏡是一個高精度的光學儀器,對產業工人、裝配水平和機械加工都有很高要求,目前維特光學的生產制造全部放在國內。
從全球來看,中國制造的光學鏡片類產品競爭力很強。沈旭生說,除了中國,德國、日本等國也有制造廠商,其生產的鏡片質量也不錯,但成本、售價是中國企業的數倍。另外,中國有豐富的稀土資源,這對光學鏡片制造商也是至關重要的。
還有一點他認為很關鍵,近幾年盡管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承接了部分從中國轉移出去的產業,但總的來說,這些東南亞國家在裝備水平、技術能力以及勞動力素質方面,難以與中國相提并論。“所以我們綜合考量下來,還是要在中國進行生產制造。”
那么,如果美國進口商不從中國進口,其他國家的供應商是否具備足夠的產能與技術實力來填補這一市場空缺?“我覺得是很難的,在光學鏡片這個行業我深耕了近18年,看到歐洲、日本的品牌也在中國貼牌生產,再出口海外。”他說,光學鏡片是其中一個行業,長遠來看,中國的產業鏈很難被替代。
吳彪有相似的看法。他所在的公司在越南、印尼設有生產基地,吳彪也曾去過越南工廠。他認為:“海外工廠無法替代中國制造。”越南、印尼等工廠和國內工廠比起來,最大的問題是產能跟不上。他們公司的一個訂單,在其東莞工廠生產只需三個月,在越南工廠通常超過五個月。而如果生產周期延長,庫存管理、運輸管理也都要重新規劃。
對企業來說,最基本的出海方式是產品出口,把中國生產的產品銷往海外。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結合自身條件和不同國家地區在勞動力、原材料、技術等方面具有的優勢,海外建廠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是中國企業技術出海、服務出海的舉措。但吳彪強調,海外工廠是國內工廠的一種有效補充,要完全替代國內工廠是做不到的。
“擁抱多元的全球市場”
“從企業的角度,我們的核心需求是拿訂單,無論訂單是來自哪里。”鄧小紅說。
這句也反映了眾多外貿企業當前的現實心境,有人轉向國內市場,也有人開辟新的海外市場。鄧小紅說,美國關稅政策下,琥崧科技面臨北美出海阻力,考慮到國內新能源鋰電行業趨于飽和,他們因此轉向關注東盟等新的市場。
琥崧科技專注于為全球微納米材料客戶提供高端智能設備研發制造和智能化產線解決方案,主要面向鋰電正負極材料、5G新材料、陶瓷材料、精細化工等行業用戶。目前,該公司已布局出海行動,開始去往印尼、馬來西亞和韓國等地開拓市場。
吳彪同樣看好海外市場,他稱很多外貿企業也不會輕易放棄北美市場。國際環境穩定的話北美依然是一個優選市場,因其利潤率較高。只不過,現在美國關稅形勢不是十分明朗,還需觀望一段時間。另外還有一個變數,除了美國對華關稅,其他國家和美國之間的貿易關系及關稅政策如何變化,也需要繼續觀察。
“從我們公司的策略來看,應該不會優先選擇把業務轉向國內,因為國內競爭已經很激烈,我們還會繼續以外貿為主。”吳彪說,即使北美市場受到一定影響,歐洲、南美等國際市場也仍足以支撐他們開展業務。
沈旭生表示,維特光學上周召開了一次戰略會議,對當前的不確定外部環境制定了三線突圍的策略。首先,擁抱多元的全球市場,該公司將拓展全球戶外狩獵和射擊競技比賽這些領域,開發更多面向全球細分市場的銷路。
同時,維特光學將進一步擴大在國內市場銷售。“我們會開發適合國內需求的產品,比如說針對戶外徒步的輕量化的望遠鏡,還有一些觀測野生動物的高清晰成像望遠鏡,通過京東、抖音等線上渠道觸達到國內用戶手中。”他說。
上海各級政府正在持續加大對外貿企業的幫扶支持。沈旭生說,該公司另一個策略便是用好國家政策。4月,在上海市商務委、上海市稅務局、靜安區稅務局等部門的協助下,維特光學借助海外倉綜合服務平臺成功辦理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9810)模式的退稅業務,出口更加高效和便捷。
多位受訪的外貿從業者認為,雖然美國的關稅戰仍在持續,但歐美市場目前離不開中國制造,中國供應鏈難以被取代。縱使關稅提高,中國供應商憑借在質量、交期、服務響應等各方面的可靠性,依然是全球市場的第一選擇。
北京老年電動輔具健康屋提示所有客戶,進入孟春,天氣漸熱多變,多喝水,開電動代步車、電動輪椅出行,注意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