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電動車以其環保、經濟和便捷的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逐漸取代自行車開始進入到千家萬戶。1998年以來,電動車行業步入快速發展階段。特別是2004年后更是超常發展,目前年產銷量已達到2000萬輛的市場規模。隨著電動車核心技術的突破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電動車產業作為一個朝陽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
但是與此同時,由于缺乏行業標準和行業自律,電動車行業處于一個盲目發展狀態。一方面涌現出了數以千計的生產廠家,卻又缺乏強勢品牌和技術創新;另一方面隨意增加車身重量和行駛速度,導致電動車交通事故的大幅增加,引發了多個城市相繼禁止電動車上路的政策限制。因此,現在是到了電動車行業發展的一個瓶頸階段。有預測斷言市場最終會保留下約二十個左右的品牌,同時被迫向海外進行產業轉移。如何積極應對未來的趨勢變化,現在已經有許多人提出了多種方案。但是最為關鍵的,取決于三個因素。分別為:環保、安全和需求適應。
電動車以環保為立足點而賴以生存,但是自身卻又不斷地在制造環境污染。這種污染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個是廢舊電池中的重金屬導致的污染,一個是破損部件產生的污染。對于第一個污染,解決辦法是建立完整的回收與再利用機制。目前還缺乏龐大的集散網點和物流系統,也缺乏足夠的技術手段和設備,因此這套機制的推廣還需假以時日。另一個辦法是用鎳氫電池,鋰電池取代鉛酸電池。同時對電機、電路和車身等關鍵部件改進技術,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這方面的技術改進對于企業來說還有很大潛力可挖。對于第二個污染,解決辦法是提高各覆蓋件的質量,延長整車的使用壽命。另外使用可降解、可回收材料,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但是這與電池升級一樣,會極大的增加生產成本,降低經濟效益。總的來說,在環保領域的進展會比較困難和遲緩,產生的成效也難以立竿見影的得到推廣和促進。
電動車的安全問題應該是影響力最為迫切的一個因素,政府部門禁止電動車上路也正是拿這一點來說事。作為生產企業來說首先需要明確產品的定位,界定自己的生存空間,然后再談產品的替代功能。還是回到安全這個主題上,一般的說來,電動車的安全保障分為被動安全和主動安全。由于電動車結構簡單,體積較小,基本上不具備被動安全保護。市面上常見的保險桿并不能有效保護車輛和乘員,因此開發出有效保護手、膝等部位的護具還是很有現實意義的。而主動安全一般是通過剎車和燈光、喇叭來實現。尤其是剎車特別重要,但是目前普遍而言剎車性能均不好。特別是急剎時產生的車身抖動及側滑,還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這主要是剎車方式與輪胎、懸架的配合還不是很合理的原因。另外聲、光、電警示的運用還有待提高,特別是警示模塊與控制電路的對接還需要通過集成電路進行優化提升。不過不管采取什么措施,嚴格限速并遵守交通規則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所謂需求適應,實際上就是差異化的產品設計與營銷。目前雖然出現了很多分支產品,但如果單就兩輪電動車而言,則同質化的現象太嚴重了。基本上只有電動自行車與電動摩托車的大致區分,沒有太考慮消費者的個性需求和人性化需求,直接導致了眾多廠家低水平的競爭局面。如果通過深入調研消費者在年齡、性別、職業、文化層次、社會分工、健康程度以及道路、環境等不同角度的要求,可以研制出很多個性產品去適應各種獨特的需求。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夠最大化的適應(乃至引導)消費者的需求,解決他們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煩惱,同時輔以定位準確的營銷宣傳,就能夠最大化的占領市場。經過不斷的深耕細作,結合研發、營銷和服務等方面的合力發展,樹立起強大的品牌競爭力。最終開發出更大的消費市場,大幅提高產能,實現規模優勢。
以上三個因素如果能得到有效解決,那么也就找到了取勝之道。因為這三個因素概括了電動車行業在核心優勢、政策引導和品牌價值三大領域的發展方向。當然,如能夠就眼下的優勢條件先取得一個方面的突破,也是一個即經濟又可行的方法。如果一味去試圖提高電機功率,增加電池容量等,有時候數據太高了反而不是一件好事。而這卻恰恰是眾多生產廠家著眼發力的地方。過分迎合當前消費者某些不合理的消費取向,而忽視其他諸如成本、安全和法規的制約,只會對整個行業產生不可彌補的損害。
電動代步車_老人代步車_代步車---北京恒銘康華有限公司
聯系方式 :010-62129811 公司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紫竹院路62號賽迪大廈B座4031室
|